哈爾濱浩甯集團總部 | 2020 Active House Award 卓越獎

浏覽量: 收藏

2020獲獎作品解析

清華建築設計院

Active 卓越獎


哈爾濱浩甯集團總部



專家評語-仲繼壽:這是一個充分體現 “被動優先、主動優化“設計原則的案例。通過設計師的主動性努力創造人與人、人與建築、人與自然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的空間、場景和機會,并通過大空間的布局實現建築面向未來的功能适應性和空間可變性。
“中庭“是項目實現健康舒适與節約能源平衡的重要手段。采用智能化帷幕系統的中庭在實現自然采光、煙囪通風效應與提升空氣質量的同時,還兼具夏季早晚蓄冷、過渡季節蓄熱的效果。另外,在中庭交通便利區設置樓梯,營造行走舒适及微景觀環境,增加了使用者的空間活動頻率。
在設計時通過各種環境和能源的模拟工具促進設計目标的達成,在運行中記錄、公示建築能耗、室内外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相關數據,并為業主提供不同季節的優化開窗方案,确保建成環境的質量和協同運營的環境。
項目地點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北區
建築類型 | 辦公建築
用地面積 | 2,170 ㎡
建築面積 | 7,584 ㎡
設計時間 | 2019-2020
設計單位丨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建設單位 | 哈爾濱海憑高科置業有限公司

主持建築師 | 方雲飛
建築及室内設計 | 方雲飛、馮晨、路玥、李楠、顔裴成、黃曉宇、趙蘭、梁增賢
結構專業 | 李晉春、祝樂琪、李濱飛、沈敏霞
給排水專業 | 徐京晖、張麗雲、楊世霞、劉福利
暖通專業 | 李沁笛、陳帥元、劉加根、劉建華
電氣專業 | 劉素娜、劉力紅、武毅
智能化顧問團隊 | 林波榮、餘娟、周浩、齊美薇
Active House顧問團隊 | [ 威盧克斯(中國)有限公司] 陳鐵鑫、項立雲、付旺、王紅麗
LEED&WELL顧問團隊 | 袁朵、李志紅、劉曉晖、馬瑩瑩、王麗莎
綠建顧問團隊 | 劉加根、楊滌非、葛鑫、李沁笛、陳帥元
景觀團隊 | [上海北半秋景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于劍生、武巍、劉齊蘭、張徐明、車莉

01
項目概況
Project Profile


項目位于哈爾濱中德生态科技小鎮的核心位置,總建築面積7584㎡。小鎮已與德國能源署簽署合作協議,緻力于實現嚴寒地區低能耗綠色建築的建造。本中心被定位成該小鎮的能量活力點,并服務整個小鎮。

▲項目區位圖

02
設計理念
Design Concept
 
設計将能量流的隐喻,引入建築形體。方案将建築設計成了一簇簇“自然能量的管道”,并與小鎮整體建築環境相協調。

▲景廊

首先,遵循自然的引導。将東側城市公園自然的能量和綠色引入到建築中來。這些能量管道的入口,對應道路和景觀的節點。管道将西側的科研辦公區與東側的城市公園從視覺及空間體驗上聯結起來,更大程度的鼓勵員工投身自然和運動。一年四季的自然美景随着能量管道滲透到辦公樓中,人們步行到達公園的路徑也更為便捷。
 

其次,遵循空間的引導。整棟建築的空間,将由管道本體,以及管道之間的部分自然形成。管道内的空間,傾向私密并服務于固定的使用功能。管道外的空間,則更加開敞和多變,自然流動使空間在使用過程中産生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更易于引導和鼓勵協作與健康的空間文化。  
▲體塊生成
▲剖透視圖

第三,遵循功能的引導。整棟建築被“管道”貫穿,根據空間特點4條“管道”将擔負不同的使用功能。近入口處的1條為貴賓接待管道;其餘3條為辦公管道。辦公管道中間的一條,集中布置公共性使用功能,方便服務兩側的辦公室管道。例如,小型報告廳、餐廳、咖啡、自由會談區等。管道之間所形成的開敞空間,作為文化、和藝術展廳,來引導更多的室内流動行為。地下室布置健身房、地下停車庫和設備用房等。
▲功能分區

▲人性化分析

第四,遵循人本的引導。建築關注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在建築内外,設計提供了一系列貼心舒适的場所。管道與中庭形成的共享空間,引導協作交流。與傳統的封閉、規則性辦公環境相比,流動性開放空間為辦公人員之間的互動創造了更多便利條件,促進形成員工間共享協作的集體意識。建築的線型空間将更易于将員工引導至城市公園内的運動場地,更大程度的鼓勵員工投身自然和運動,擁有身心健康的舒适生活。

▲人視效果


03
Active House

主動式建築評價指标體系由建築主動性能、舒适、能源和環境4大類指标組成,根據Active House的評價體系,設計将從四個類别指标分别對本項目進行分析。

主動性

ACTIVENESS

1.主動感知
建築具備主動感知環境的功能,開敞辦公區及獨立辦公室均設計有環境監測和分析設備,對建築能耗、室内外溫度、相對濕度、CO2濃度、PM2.5濃度及照度等相關數據進行記錄、公示。大堂内設置兩個大型LED顯示屏,辦公區設置若幹小LED顯示屏,共享每天的室内外環境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數據存儲周期為一年。
 

2.主動調節
每個房間通過開閉窗戶、調節遮陽等被動式手段調節空氣溫度,設定不同季節的優化開窗方案,通過自然通風的方式營造良好的風環境。建築中庭頂部采用中懸電控排煙窗,結合自然排煙系統,為建築空間提供最佳的自然通風、自然輔助排煙解決方案,自動實現夏季早晚蓄冷,過渡季節蓄熱的效果。


3.可變空間
建築在平面上采用了一種相對自由的組合方式,打破傳統多層辦公建築的隔間式。這種更為開放的辦公模式,增加了建築的适應性。靈活的組合方式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種選擇,開闊的空間和視野也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4. 綠色行為
建築内部交往大廳的設置增加了人與人、人與建築、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步行梯設置在建築中部的交通便利區,增進人員運動頻次。設置露台陽台及上人屋面,促進人與自然的交互。藝術品展陳區增強了辦公空間的美感體驗,觀展流線結合動靜分區設計,在不影響人員辦公的同時,參觀者也能有良好的空間感受。公共空間形成連續的無障礙通道,更多地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的需要。

   
室外場地合理設置自行車停車場,在基地與公共綠地及城市道路之間形成連續無障礙系統,通過綠化景觀引導,結合城市交通自行車網絡規劃,鼓勵使用者綠色出行。基地内部實現人車分流,并在地下一層設置綠色優先停車位及共乘優先停車位。 

   

舒适性

COMFORT

1.光舒适
室内牆面大面積的淺色調搭配,并選擇低反射材料、漫射光,使光照更加均勻,并考慮防眩光設計,減少照明能耗。充分利用自然光為建築室内提供照明,中庭區域采光較好的部分作為公共休閑空間,無直射光空間作為附屬空間。地下空間通過導光管,将自然光線引入地下健身房及車庫,節省大量的照明能耗。導光管地面為平闆型采光罩,采用安全玻璃設計,與室外景觀結合。
 

2.熱濕舒适
建築内部全部常用空間均設置可開啟觀景窗,形成良好的風環境與光環境。并根據區域網絡法對建築室内自然通風的進行計算分析,綜合考慮風壓通風和熱壓通風,對中庭、通風窗等自然通風方式的可行性及适用情況進行分析比較,設計合理的自然通風路徑,提高自然通風利用率。采用采光分析模拟軟件Visualizer來對建築室内光環境進行模拟,并根據模拟結果優化門窗設計,使全樓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線。建築西向造型拱的設計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西曬的影響,大面積的實體牆面設計也阻隔了大部分的熱量,使得整個建築在室内微環境設計層面達到一個理想狀态。


3.聲舒适
建築室内進行聲學設計,考慮有效的隔聲措施,使多人辦公空間的噪聲水平不超過40分貝。采用吸音材料,室内隔牆、門、窗等隔斷構件進行隔聲設計,隔聲性能≥30dB。


4.視景舒适
利用計算流體力學軟件Phoenics模拟分析本案場地風環境情況,并綜合模拟室外日照環境的情況,合理布置景觀綠化及休憩場地。融合美學設計,結合地方特色,在公共區域布置自然元素,使整個室内環境更加輕松惬意。室内外環境根據哈爾濱的氣候條件選擇适宜的種植,增加人與綠色之間的互動。室内綠植的布置既能淨化空氣,也營造了良好的室内微環境。


能源與環境

ENERGY & ENVIRONMENT

1.建築節能
部分幕牆采用智能化帷幕系統,k值為0.79 W/m2·K。同時,夏季早晚蓄冷,過渡季節蓄熱的實現降低了能源消耗。自然光的利用、地下空間導光管的利用也節省大量的照明能耗。
根據ASHRAE Standard 90.1設計的參照建築與目前設計建築的對比,通過一系列的節能措施,使得設計建築的能耗比參照建築低32%(設計值)。

設計建築能耗遠低于參照建築

2.節約用水
采用一級節水器具,在辦公樓内引入直飲水,每隔30m距離設計了直飲水取水點,更加方便辦公樓内的使用,也提升了辦公品質。在室内環境設計基礎上,增加室内标識系統設計,在辦公區取水點及衛生間各處設置節約用水标識。
3.可持續建築技術
家具選擇具有綠色十環及GREENGUARD雙認證的家具産品,同時25%以上的工位桌面高度設計為可調節模式,更加符合人體工程設計原理。可變性的設計跟進空間變化需求,靈活的隔斷設計增加空間彈性。
4.施工中的生态維護
施工策略中盡可能提高一次性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布置施工平面,預防揚塵,降低熱島效應。

04
實施情況
Implementation

項目正在申請Active House主動式建築,綠建三星,LEED、WELL鉑金認證中。這将更有助于把該服務中心打造成受員工喜愛,舒适環保的健康綠色建築。相應的,該服務中心也将成為企業最有力的文化輸出體。


撰稿 | 第一分院
編輯&排版 | 企劃部&小可愛
版權 | THAD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轉載,請聯系THAD企劃部

我要評論/留言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