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龍自然保護區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 | 2020 Active House Award 卓越獎

浏覽量: 收藏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設計項目【卧龍自然保護區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榮獲2020 Active House Award中國區競賽Active卓越獎。

Active 卓越獎


卧龍自然保護區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


專家評語-仲繼壽:該作品采用了傳統民居的形式,消隐在大自然中,在布局考慮中充分體現了綠色理念。坡屋面和可電動開啟的保溫吊頂之間的空腔是本項目的一大特色,較好地形成拔風作用,資源能源節約率高,适應當地氣候環境,體現主動式建築特點。


項目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鎮石橋村

設計機構: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是汶川5.12地震後由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援建的項目,是世界首個熊貓醫院,兼具大熊貓的疾病救治、療養、疾病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功能項目位于四川省都江堰青城山石橋村區域,貫徹“全壽命周期”内資源消耗最小的綠色建築理念,已獲得綠色建築三星設計及運營标識以及2015年度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一等獎。

▲效果圖



01
主動性
ACTIVENESS
設計結合熊貓醫療工藝及生态環保要求,總體順應地形以聚落化川西“林盤”布局,單體建築與環境之間互為景觀,保護了基地内的生态濕地。

建築形态取材地域性原生态民居意象,力求融入環境的做法。項目中采用了場地内舊建築廢棄磚利用、地源熱泵、雨水收集利用、道路及硬質鋪裝的雨水滲透、坡屋頂的被動式通風吊頂、牆體複合保溫等适宜的環保節能措施與技術。

▲效果圖


02
舒适性
COMFORT

院落
一至二層的建築單體,通過院落植入和屋面分拆,化解功能建築的較大體量,使其利于采光通風的組織,與傳統民居建築的空間語境相協調。閉合或半圍合的院落,除具有景觀的意義外,還有增加通風采光的作用。



屋檐
采用鋼結構框架及鋼筋混凝土坡屋面表達傳統民居意向及結構邏輯。較大的屋檐出挑有效地遮擋陽光的直射,同時成為導風構件利于通風組織。傳統民居的大出挑屋檐除了防雨保護牆面的功能外,還起到導風加強通風的作用。



通風間層與保溫吊頂
利用非保溫坡屋面與可電動開啟保溫吊頂之間的空腔,形成具有拔風作用的通風間層,結合外牆窄長窗,有效改善室内過渡季的通風效果,使過渡季節不需空調能耗。在汲取傳統建築精髓的基礎上,通過植入保溫吊頂,把耗能區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利用空氣垂直溫差形成自然通風。合理利用空間把空調設備置于通風間層内,便于維護檢修。



有關熊貓的特殊工藝
作為世界首個熊貓醫院,必須遵從其特殊工藝。設計團隊與動物專家全程合作,在監護獸舍、大熊貓圈舍及其活動場地、獸醫院等區域,探索了一些适應大熊貓的生活習性、行為方式、生理特點及便于飼養管理的标準化處理方法和細節工程構造做法。



03
能源
ENERGY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水資源利用的整體規劃 :結合原有地形水系及使用功能等因素統一規劃,采用“分級調蓄收集”方式,山區雨水就近由溝渠、溪流等彙入山 區雨水塘;雨水塘溢流沿溝渠向,正常水量彙集至南側景觀濕地(原有保留)水體,地入滲和排入東側溝渠,多 餘水量直接溢入東側排洪溝渠。共設三級調蓄,總有效調蓄容積可達約 3000m³。

雨水收集回用 :收集處理後的雨水作為非傳統水源,用于綠化澆灑、沖廁、道路廣場及熊貓圈舍地面沖洗等,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 60.3%。

其他節水措施 :節水器具、節水灌溉、雨水滲透利用系統。



可再生能源利用:辦公樓采用地源熱泵系統,利用停車場及綠化區域下設置土壤源換熱系統,實現采暖空調系統運行節能21%。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建築體量化整為零,融入自然環境,同時設置天井、院落及通風隔熱間層,強化天然采光、自然通風,降低人工照明和空調的使用頻率。

節能效果顯著:單位面積全年實際運行能耗為48.8kWh/(m2•a),單位面積采暖空調能耗為16.6kWh/(m2•a),比同氣候區的平均運行能耗降低了35%左右。

隔聲減噪:盡量保留場地周邊高大樹木,隔聲減噪。采用場地内民宅棄磚及震後建渣砌築聲障牆。



04
環境
ENVIRONMENT
林盤布局 
設計挖掘自然景觀和場地之間的關系,合理利用原有民宅基地、植被、水系等自然資源,結合地形地貌和都江堰的氣候特征,依據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的功能及工藝要求,将建築體量聚落化地植入原生态環境之中,形成“林盤”的肌理,以輕觸的方式還原場所存在的意義。


功能分區
根據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的功能及工藝要求,設計把園區劃分為七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系的功能分區,并預留未來發展用地。


風景空間
建築聚落空間依托自然山體背景布置,精心調整建築與外部環境及建築群組之間的視覺對位關系,使之彼此互為關照因借,形成若幹開合有序、野趣盎然的空間場所,風花雪月自然舞蹈。



自然景觀 
以盡量少擾動原生環境為宗旨,師法自然順勢調整。保留農田耕作景象和原有水系濕地系統,稍作整理,使景觀随季節變化,可感寫意。結合雨水調蓄及中水的利用,理順水系與場地的關系,自然水系與人工水景相結合,達成人工與自然進行對話。


交通流線
園區内主要交通流線包括:工作人員流線、大熊貓救護流線及遊客參觀流線。流線設計簡潔流暢交叉少,并在滿足負荷承載力的前提下減少硬質鋪裝,使流線功能各得其所。




05
設計亮點

DESIGN HIGHLIGHTS

地域精神 傳統繼承

回應當地傳統空間形态“林盤”,化整為零,合理組織院落組團與庭院空間,形成尺度适宜的檐下空間體驗。建築形态取自地域性民居意象,加以綠色技術創新性的建構,使視覺語境呈現出能指與所指的合理張力。設計在汲取傳統建築精髓的基礎上,采用鋼結構框架及鋼筋混凝土坡屋面型構傳統民居意向及結構邏輯。



低沖擊開發 環境友好
主要建築物和道路依照功能要求,利用原有宅基地和道路進行因地制宜的布局,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植被、濕地和水系,減輕水土流失。


本項目綠化設計實現了綠地率達到 80% 以上,除車行道以外,人行道、停車場等全部采用透水鋪裝,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例達到 82.5%。


庭院組織 宜人空間
項目通過對川西林盤聚落的傳承,将原本較大的使用空間消解為更小的建築體量,在庭院内部,通過現代的材料,再現傳統民居聚落的庭院空間,形成了宜人的庭院空間。


适宜技術 低碳節能
考慮到場地的自然條件與當地的經濟水平,項目中采用以結果為導向的适宜的低碳技術。在降低建築整體能耗的同時保持較低的維護費用。


緣于傳統民居的通風智慧
設計通過對傳統民居通風隔熱間層的傳承與改良,在基本保留原有建構邏輯的基礎上,通過新材料的運用,進一步降低了建築空間的使用能耗。


同時利用局部底層架空、天井、可開啟細高比例窗、建築深挑檐和深窗洞等手段,對建築進行綜合自然通風、采光和遮陽系統性的設計。保證了主要功能房間的換氣次數不低于 2 次 /h,自然采光達标面積比例達到 89.4%。


傳統川西民居通風組織原理:陽光加熱小青瓦非保溫屋面,進而提升通風隔熱間層溫度,上下空間溫差形成升力,達到拔風效果,從而把較冷空氣從室外低處帶入室内,起到換氣作用。


在汲取傳統建築通風智慧的基礎上,通過嵌入保溫吊頂,把耗能區限制在合理範圍,結合窄長窗下部進風,利用空氣垂直溫差形成自然通風。合理利用空間把空調等設備置于通風間層内,便于維護檢修。


被動式保溫牆體
通過被動式雙層保溫牆體的設置,進一步降低了建築的能耗,提高了舒适度,經實測,夏季使用中,室内外溫差達到 8 攝氏度左右。


結構抗震墊
作為 5.12 地震震後重建項目,地處地震相對頻發的龍門山地震斷裂帶附近。熊貓醫院本身配備有較為精密的醫療設備,因此,隔震支座的設置希望能在地震來臨時,盡可能多的減少地震波對建築主體造成的沖擊,以此減少損失。


綠色技術彙總
建築通過多種綠色技術的綜合使用,實現了建築節能60.6%。經實測,單位面積的建築能耗僅 48kWh/(m2·a),比常規建築低 36%。




06
項目圖紙
DRAWINGS



競賽其他獲獎作品将于近期在“Active House”微信公衆平台公布,敬請期待。


- END -

歡迎留言
共同探讨
卧龍自然保護區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

我要評論/留言

圖形驗證碼